数字孪生-真正的“彼岸”
2024-08-21T05:57:27Z | 6 分钟阅读 | 更新于 2024-08-21T05:57:27Z
不知不觉我从畜牧专业毕业已经5年多了,大学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兴趣走上了做人工智能的这条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猪场的智能化养殖,当时做了一个给猪做视觉称重的项目,做了两年,因为已经过了“非洲猪瘟”的红利期,公司投入逐渐减少,当时已经完成了demo验证,产品化没投入实在做不下去,才不得不放弃;后来去了一家专门为电网做智能的企业,任务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给输电线路上的监控和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做分析,对国网要求的诸多重点排查的异常情况做检测,所以做起来还是非常枯燥的:流程Pipeline一搭好,该标数据的标数据,跑训练也就几个脚本搞定的事情,算法上也没多少能够压榨的空间,所以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喝茶跟吹牛中度过的,发现这样没啥意思之后,就来到了深圳,觉得趁年轻还是卷一卷比较好;第三份工作也的确让我体会到了“深圳速度”,入职刚签完合同还没一个小时就把我拉去开会讨论工作,主要任务也是给电网甲方做智能系统,都是给电网公司设计平台,但是和第二家不太一样的是,第二家更偏向于直接给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算法,而第三家更希望提供一个定制化的系统,客户自己通过系统定制算法。
要说转变,还是得从ChatGPT出来开始,彼时真的是各路LLM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谁都想趁这这波风口捞一波钱。我们也不例外,Alex(Boss)选则了Multi-Agent赛道,2023年年中推出了MetaGPT(简称MG),MG的出现其实是必然的:资方不遗余力地将LLM这阵风吹大,而在2023年年初开始,经济的寒意阵阵袭来,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波AI泡沫挺大,但是,也只是在一堆烂苹果中选择最不烂的那个。我是一个保守派,对这波LLM带动的AI产生的价值期望没有太高,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我对各个LLM的实际表现得出的意向。目前行业内都在追捧实现的是AGI,维基百科的解释是 “具备与人类同等智能、或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能表现正常人类所具有的所有智能行为” ,目前大部分的LLM的研究还是局限在了模型本身、训练方法以及数据集上,这些研究其实都很难回答目前来说最根本的一个问题——什么是智能? 在我的观念中,目前的LLM只能算是一个复杂的检索系统,没有产生自主意识的可能,也没有独立完成任务的可能——在我看来,智能体是一定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的,而这一点,哪怕我家的小黑(一条贵宾犬)都有,到饭点了它也知道要摆出一副端坐着的样子,这样我才会给它肉吃,而我并没有给它任何的prompt(提示词),它也并不会帮我写代码,也无法同我进行沟通交流。
是的,我又开始迷茫了,未来又该怎么走?
历史的总结
展望未来之前,肯定需要对历史做一个总结,有人喜欢把这次由LLM牵动的人工智能革命称之为新的工业革命,这点我不敢苟同,但要把时间尺度再拉长一些,拉长到几十年的尺度,我们(不仅限于人工智能行业)现在做的所有工作,或者所有变革,其实都是“数字孪生”。数字孪生这个概念其实并不陌生,它已经被提出很多年了。那为什么我要把最近几十年的变革都归结于数字孪生呢?
互联网的产生是世界虚拟化的开始,现实世界的信息以从未有过的密度和速度记录在互联网上,互联网上产生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记录着现实世界,这便是数字孪生;半导体行业的革命为“孪生”的过程提供了基本的运作,与、或、非门电路都是虚拟世界的基本“物理法则”,虚拟世界在这些基本法则下构建和执行;再到PC(个人电脑)和手机的不断更新迭代,其实是虚拟世界终端的不断更新迭代,人们通过终端和虚拟世界进行交互,而终端对应的虚拟世界是互有重叠的,因此在这个维度下,数字孪生有了和现实世界交互的通路;再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实际上是将现实社会中的个体的能力进行虚拟化,是个体能力的孪生,这些能力目前来看是没有意识的,所以体现出来的是低级的智能……
“虚拟化”和“现实交互”构成了数字孪生的两大基础,通过这套语言体系,其实一切都可以看的很明白:
- 猪场的智能养殖,实际上也是在做猪场的数字孪生,虚拟化系统能够采集整个养猪过程中的所有需要的数据,不管是跑的什么算法,其实都是在从一个上帝视角对整个养殖过程进行模拟,只要算力不缺,这样的模拟可以做无数次;如果加上现实交互(控制系统、信息终端等),那必是事半功倍。
- 电网系统的异常检测,也是再对整个电网的发电或者输电过程做数字孪生,此时虚拟化系统主要依赖于计算机视觉的能力,将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和建模,判断出问题所在,而交互便是有效的告警推送和无数现实世界工作人员的处理。
- MG的多智能体框架,其实是在试图对一个项目团队做数字孪生,此时虚拟化便是虚拟角色对现实的模仿,而交互便是投入的prompt和产出的代码。
- 自动驾驶,是对车辆驾驶做数字孪生,虚拟化的是驾驶能力,而交互则是车辆的控制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能力依然是无意识的,但是交互系统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因此需要最大限度的限制其作用范围。
所以,在这套数字孪生的语言体系下,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我们的世界其实正在逐步虚拟化,我们所做的一切过程都是在实现世界的虚拟化。
彼岸?
停留在屏幕上的数字孪生
很有意思的是,如果你现在打开搜索引擎去搜索图片,输入“数字孪生”,看到的却是以下的场景:
似乎和以上的话语体系毫无关系,实际上目前主流认知范围中,“数字孪生”还只停留在视觉虚拟化的阶段,也就是将各种二维/三维空间位置关系,更进一步的可能会加上一些传感器信息,然后在浏览器大屏页面做一个巨大的展示框,有些做的好的给了3D动画,更多的更像是网页端QQ空间的种菜游戏。
这样的虚拟化,更多的是让人类这种视觉动物去接受这样一个新事物存在而被创造出来,距离我们的终极奥义——终极虚拟化 还太遥远了,能够虚拟化的绝对不只是三维的空间相对关系(实际上这个信息的密度极低,只能用于展示),一切能够被描述的信息皆可被虚拟化,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只停留在屏幕上的数字孪生。
终极虚拟化
我们上面只是提出了一个话语体系,将现阶段近几十年的科技成果归结到数字孪生上面,将科技的发展路线捋清楚了,而最终目标当然是实现整个世界的虚拟化。回顾更长的人类历史,不难发现,有出现文字记载的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资源分配制度的发展: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资源,于是社会诞生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社会矛盾主要在于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工业文明时代,生产资料是资源,于是社会诞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矛盾的主流则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我们将整个世界虚拟化,实际上是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时代——虚拟时代,这个时代里,我不敢保证没有矛盾,有人类社会就一定有矛盾的产生,社会矛盾会转移到新的领域中,而我们至少不会再为土地或者生产资料而困扰——这便是彼岸。
“虚拟化”这个概念本来就很玄幻,具体看人怎么理解虚拟化了,人类社会已经经历过了农业化、工业化,我不想用“数字化”、“信息化”这两个词是因为这两个词并不是终极目标。
说了这么多,饼也画完了,但其实我什么也没说,我们具体要做啥其实也很难去抉择,能清楚的是:虚拟化就是未来,可以按照上面的话语体系来做判断,到底什么有意义,什么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