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一场深夜对话让我萌生了写作此文的念头。对话始于一位对阳明心学充满热忱的探索者(姑且称之为A)的提问,而他所问的,正是心学中最核心也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致良知”
A问:“每个人对良知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我如何知道自己内心评判的对错?如果一件事上,绝大多数人认为我错了,但我抱着积极正向的心态坚信自己是对的,这是否就是 ‘致良知’ ?”
在之前的交流中,我也曾与几位朋友深入探讨过阳明心学,经过长久思考,我终于有了自己的答案。我回答道:
“每个人的内心状态,实际上映照着他的命运方向和所处环境。因此,每个人对良知的理解不同,影响的只是自己……我们不需要定义他人的良知,也无需用他人的良知来定义自己。我们只需向内求,向自己的内心探寻。心即理,即是我们的良知。”
……
我知道这个观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颠覆性的,它挑战了我们对于现实物理世界的基本认知。但这个观点并非我的首创: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上世纪卡尔·荣格(C.G. Jung)就提出过类似观点——共时性(Synchronicity),揭示了没有因果关联的事物之间存在的超越时空的联系。这与我们熟悉的因果律(Causality) 世界观截然不同。
中国古人对此早有深刻洞见,所谓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与他展现的气质相貌,乃至显化的命运,是相互映照、彼此印证的。
《了凡四训》便是一个绝佳例证:袁了凡先生早年遇异人算定命数,半生荣辱,分毫不差,遂心灰意冷。后遇云谷禅师点化,明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之理,于是发奋改过,行善积德。通过改变自心,他最终突破了既定命数。
……
对话中,A讲述了他的经历:第一次高考失利后选择复读,自称“问心无愧,好好学了”,结果却再次失败。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质疑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甚至怀疑自己的“问心无愧”是否只是自我感动。
我告诉他,这是他的执念。他所谓的“问心无愧”,是捆绑在“好结果”上的。当结果不尽如人意时,他的心就乱了,开始怀疑。
真正的问心无愧,应该专注于“致良知”的过程本身,是“行”的当下,而非“行”的后果。如果真的放下了,这个“失败”就只是一个插曲、一段经验,而非仍在隐隐作痛、蒙蔽内心的“贼”。
由此,与A的对话告一段落。
……
近来读到王阳明的传世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此话出自《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薛尚谦书》。剿灭山林中的贼寇虽难,终究是外在的、有形的;而破除潜藏内心的私心杂念、贪嗔痴慢、恐惧执念,则要困难得多。心中贼才是万祸之源,它们蒙蔽我们的良知,让我们无法做出正直坦然的反应。
于是我想,或许可以借这场对话的启发,结合对心学的浅见,探索一种问心的法门——通过持续向内审视,看清内心的真实状态,从而更敏锐地识别并破除盘踞在我们心中的贼。
问心
荣格心理学
在荣格心理学中,“神秘参与(Participation Mystique)” 描述的是人们感觉到自己与他人、自然或某些象征物之间存在的无形联系(这种联系常被误认为是第六感,实则有所不同:神秘参与体现的是一种联络关系,而第六感更多是一种直觉或预感)。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 “符号(Symbol)”。 “如果一个术语或图像的意义超过了它所描述或表达的内容,那么它就是一种符号性的。”这与《周易》的卦象系统不谋而合。
以卦论心
长期以来,《周易》被误解为纯粹的占卜或宿命论。然而,拨开迷信的表象,它本质上是一套精妙的符号系统。六十四卦并非对未来的僵硬预测,而是对宇宙万物、人生百态原型模式的归纳与象征。
卦象就是一种符号,其意义远超字面,这与荣格的符号概念高度契合。
那么,如何通过这套符号“问心”?
这就要引入神秘参与与共时性。当我们怀着内心的意念卜卦时,“问”的行为本身就创造了一种神秘参与——将当下的内心状态与古老的符号系统联结起来。卜得的结果——特定的卦象——就是一个共时性事件。它并非由问卦形式“导致”,而是与提问时的内心状态“同时”且“有意义”地发生。
因此,卦象不是在预言未来,而是在映照“此刻你的心境”。它像一面镜子,将潜意识中的“贼”——执念、恐惧或被压抑的渴望——以符号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
心念合一
在我实践“以卦论心”的初期,其准确性令我震惊。卜出的卦象与当下的心境、面临的现实困局惊人地契合。我开始依赖这种方式看清自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卦象变得模糊,爻辞晦涩难解。直到我卜出一个静卦——泽水困 ䷮。
……
《困》䷮,上兑、下坎。卦象是泽中无水。
这并非意味着内心枯竭。恰恰相反,卜得此卦时,我正处于“心如止水”的平静状态,内心清澈,已无波澜,根本“没有什么需要问了”。
但修行的惯性——“每日一卦”的规矩、“试图解决问题”的执念——驱使着心已平静的我,强行生发出求取答案的念头。
这就是“困”:一个内心平静的人,在焦虑的惯性驱使下,为自己制造了“困局”。
卦象如实映照了这一点。泽(我)本已平静,却强行要从“焦虑”中求取“水”(答案),结果自然是“泽中无水”——困。
……
由此回想起去年使用大衍筮法时的经历。最初用此法卜卦,后立誓断绝(见善易者不卜),却在内心混沌之时偶得三枚铜币,重拾六爻,定下每日一卦的规矩,断事无不应验。兜兜转转,竟又回到起点。
……
我猛然领悟:卦由心生,心不动,卦不动。
而神奇的是——这也正是我的心结。我早知焦虑是心结,却难以解开。当我意识到无需担待过多因果,放弃心中妄念,心不动,念不动,心结自然解开,焦虑也随之消散。
这便是 “心念合一”。
破贼
“心念合一”是修行的真正起点。在探索问心法门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这不仅是认识自我的方式,更是破除心中之贼的利器。通过持续的内观,那些潜藏的焦虑、执念与恐惧都会在心灵的镜面上显形,而《周易》的智慧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这些心念的符号系统。
与“以卦论心”不同,《了凡四训》展现了另一条路径——积德行善。每一次善行,都是对内心杂念的洗涤;每一个善念,都是对潜意识的修复。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却能在日积月累中重塑我们的心念结构,让良知如明镜般清澈。
这便印证了开篇所言:心是根本,相与命皆是心的外显。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往往顺应着其心念的方向发展。若内心充满光明,命运自会走向开阔;若心念晦暗不明,人生难免坎坷多艰。
问心之法,妙在能将深藏的“心贼”引动显形,再借由卦象的智慧予以化解。这需要极深的洞察力与修为,非一日之功可成。相比之下,积德行善是更易实践的法门——它不需要深奥的易理知识,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存善心、行善事,便能潜移默化地净化心念。
然而,无论是借助《周易》的深奥智慧,还是践行《了凡四训》的积善之法,本质上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改变我们的“念”。
我接触术数已有多年,未曾拜师,而是与好友一同学习领悟;多数时候只将各种碎片化的时间拿来学习,各家各派的理论也都接触过一些,然并未系统化学习,所以根基也不曾稳固,时常一知半解;缘此,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顺应天理,道自然成,领悟道的过程是需要缘分的,而非拘侑于书中文字亦或是名家之言。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以上出自《周易》第七卦,地水师的初爻卦辞;此卦乃本人于上个月(甲辰年农历七月)欲占卜此月(甲辰年农历八月)吉凶时所得,占卜使用的方法为大衍筮法。初爻卦辞的直观解释为:出师要有纪律,否则藏凶。当时并未知晓如何解此卦,而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让我恍然大悟。
中秋三天假期,想着溜溜影子也是不错的,从人才公园走到深圳湾公园地铁站,大约是七八公里,全程阳光明媚。回到家后还不满足,于是晚上准备加练一下,去运动场刷刷步数。刚刚完成一个两公里跑步之后,发现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翻看手机天气预报,一看一个小时之后才会下起来,细雨微风,想起来也是挺适合跑步的,也就没有停下来。再加两圈后,来到了将近三公里,此时忽然雨势加大,毛毛细雨变成了倾盆大雨。于是不再继续,赶紧冲回家洗澡换衣服,到家时已经全身湿透,也幸好穿的运动速干衣,看着也不显狼狈。
天气预报在我看来是不准的:它的原理注定了只能预测一个大致的概率,并不能得出哪里下雨、下到几时、雨量多少等更加细致的结果,当天气变化复杂(如多云/雷阵雨等),尤其不准,这次的经历也说明如此(不然一体育场上百号人,大雨之前跑路的却没有几个)。回想起我前面几周,刚学会大衍筮法的起卦方式,便时常用于天气预测之中,大约是问了五六次,无一次失败(同时间的天气预报准确度不足2成),其中有一次更是阳光明媚,我算出来此日必要淋雨,便带伞出门,没想到躲过了白天的阳光,晚上出门看电影,出门仓促未带伞,回家的时候却是没能躲过去……一想起来,今日之大雨也确实来得蹊跷,仿佛量身定制一般,我平常每天运动10.5公里左右便不继续了,今日也是贪婪,想着还有体力,便想加量,算算当一开始毛毛细雨便停下来回家,今天的10.5公里也是不折不扣的,也能刚好躲过这场雨。
我意识到自己犯了大忌了。不久前,看术数视频,神游太虚之时,偶遇一耄耋老者,老者曾言“此世间术数皆不为大道,大道至简”,我便拜之为师,受其卜卦象术之法,但是梦醒之后,术法都忘记了,只记得那一句“大道至简”,而之后脑子里多出来一个“蓍草法”(也就是大衍筮法),从此开始了卜卦算卦。卜算术数,本应是陷入困局之中的解困之法,而我却滥用了,蝇头小事便叨扰天道,实属不该。
当晚,反思之后,遂立志从此不再卜卦,只观象解卦;第二天早上去阳台山爬山(之前还做了国庆节的爬山计划,当时将国庆假期每一天的卦象都算出来了,排出最适合登山的几日,而为合理分配体力中秋节临时改变了计划),这次就没再问卦了。早上8点10分左右到石岩入口的山脚下开始,走大路爬山,半个小时后,在一处补给点遇到一家三口在自动贩卖机买水,但此处手机却没有信号,不过幸好刷脸还能用,就帮他们买了一瓶,他后来也刷脸(我看到名字是“毛*雨”),因为没网他们也转不了账,我便说直接请他们喝,不用给了,他们还是把我的收款码拍了下来,说下山再给;我买完就继续寻大路向上走,而他们走的小路,在半个小时后,在第二处补给点被他叫住,此处有网,他就直接转给我了,我并没有停下,给他扫完,转身就走了;半小时后,直到登到山顶的时候,我才打开手机查看,发现他的微信名字叫做“毛毛大雨”,顿时汗毛直立,仿佛山上一片寂静。
从上月那一卦的完整的卦象来说,是雷泽归妹(䷵),变地水师(䷆);归妹简单说则是少女出嫁,师卦则是指用兵;在这个场景下,归妹亦可是“归昧”,师亦是“筮”或者“蓍”,用兵之前亦需要卜筮,而师亦是尊师、授业课习之意,自此,卦象已解……
《荀子·大略》中有“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后人得:“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古代卜卦也作问卦,是一个询问天道的过程,也终于理解梦中老者之所言:此世间卜卦术数并非大道——大道不应是卜问所得,而是感悟所得;所谓“道法自然”,天机本就在自然之中,何必询问天道?一花一草,一山一水,太阳升于卯而伏于酉……世间万千皆为象,又何必局限于64卦之中呢?